当代工笔人集结号:丹青未央,场面小火爆(一期超级推送)
这次展览是中国工笔画学青艺会艺术家的集体亮相,也代表了当代中国青年工笔画的阵容和成就,理论家和观众包括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社会具体清晰地了解了当代青年工笔画坛的状态,看到了成就和进步。
2021年11月20日下午,由中国工笔画学会和北京画院联合主办、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承办、北京画院美术馆和江苏省淮安市美术馆协办的“丹青未央——2021首届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学术邀请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开展艺术雅集。
活动虽然是在一个寒冬的周末,并且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但是现场也嘉宾云集,场面火爆,让面积不大的美术馆有熙熙攘攘的感觉。
工笔画坛盛事
参加此次活动的重要领导及嘉宾有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副会长孙志钧、王志纯、牛克诚、安佳、莫晓松、夏荷生、艺术顾问胡勃、王天胜、苏百钧、秘书长王牧羽、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北京画院党委书记刘宝华、原书记雷波、院长吴洪亮、副院长郭宝君、蔡玉水、展览部主任薛良。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讲话
副会长孙志钧讲话
副会长王志纯讲话
副会长牛克诚讲话
副会长莫晓松讲话
艺术顾问胡勃亲临展览现场
艺术顾问王天胜讲话
学会秘书长王牧羽接受采访
北京画院书记刘宝华讲话
吴洪亮院长讲话
前来参加活动的重要嘉宾还有原云南省副省长党组成员高树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杜松儒、孙宁、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喻剑南、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主任王冠军、副主任于洋、王海滨、刘山花、孙震生,青年艺委会委员方政和、郭华卫、崔景哲、王一帆、贾宝峰、丁鼎,联合策展人马明宸、张鹏、仇春霞,参展画家丁秀琴、范向辉、黄欢、李芳、李娜、刘龙耀、刘旭、刘瑶、王玉晓、许经文、袁玲玲、周雪、邹训精。以及国家画院和北京画院著名画家康蕾、李雪松、陈福斌、姚震西、李江峰、王水清、王燕、张鹤等美术界同行到场参观展览。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展览处处长杜松儒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讲话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左三)
青年艺委会主任王冠军做现场线上导览
策展人于洋做线上导览
策展人马明宸做线上导览
展览活动策划虽然取消了原定的开幕式,但是策展方安排了有条不紊的到场嘉宾采访,十几家媒体对20余位到场嘉宾做了视频访谈。张晓凌、牛克诚等著名理论家对于展览的作品、布置和组织形式给与了高度评价,胡勃、苏百均等老一辈工笔画家对工笔画的发展畅所欲言、寄予厚望。展览已于11月18日开展,19日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张见,副院长于量、艺术推广部主任单宏,办公室主任刘卉元等同志以及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务委员会名誉主任萧玉田先生前来观展。21日著名工笔画家何家英先生到北京画院美术馆参观展览。活动过程中,老一辈工笔画家与青年艺术家、理论家与艺术家,还有其他不同领域里的专家们互相交流、切磋绘事,雅集赏画、谈艺论道,成为当下工笔画坛乃全国画界的一件盛事。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张见在展览现场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务委员会名誉主任萧玉田讲话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亲临展览现场
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报、央视书画频道、Hi艺术等十余家网络及纸质媒体对展览开展实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雅昌艺术网进行了现场直播导览活动,详细报道了活动实况,邀请了青年艺委会的四名理论家于洋、马明宸、张鹏、仇春霞以及到场的艺术家王海滨、孙震生、方政和、刘旭等做现场讲解,对每幅作品以及观展状况全面细节呈现,还采取点评、对话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能到场的观众的观展需求,当日直播导览活动的浏览量达到了76000人次。另外对本次活动给予报道的媒体还有人民艺术网、艺术中国、中国青年报、中央美院艺讯网以及ArtPro、艺术阿尔法、艺见ART、艺术市场、中国工笔画学会网站、北京画院网站等。
线上线下,形式多样
此次展览同时还是在特殊的疫情时期举办展览策划的一次重要实践摸索,因为北京疫情形式多变,展览策划者于洋、王冠军、马明宸进行了多次的方案调整改变。原定的开幕式和线下研讨会都取消了,但是分散为嘉宾采访,这样既安全还收到了嘉宾对于展览的效果评价。研讨会改为线上举行,这样既符合国家防疫要求也解决了外地嘉宾不能到达现场的地域限制,达到了参与效果。展览摸索了疫情时期在防疫常态化的形势下举办集体活动的新模式,确保了活动人数符合聚集要求,活动形式符合防疫要政策,线上线下相结合,即符合国家相关要求还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保持防疫常态下的文化事业的顺利、繁荣、有序发展。
中国工笔画学会和学会的专家学者对青年艺委会此次展览,从展览筹划到学术指导等各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陈孟昕会长早在2020年青年艺委会集体参加的第十届潍坊中国画节上,于“工笔·新世代——中国青年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开幕式中就表示,青年艺委会成员是青年工笔画家的优秀代表,在学术研究与创作方面具有引领性和先导性,所以此次展览陈孟昕会长特别重视,全力支持,多次过问筹办细节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对新时代青年画家们的创新创作寄予厚望。中国工笔画学会王牧羽秘书长多次参加筹办会议、到布展现场指导并参与具体工作。工笔画学会的全力支持,保证了这次展览在如此艰难的疫情形式之下依然能够顺利进行。另外还有北京画院的领导以及研究部、美术馆等单位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美术馆馆长郑智威先生参与了展览策划和布置的诸多工作。
这次展览是中国工笔画学青艺会艺术家的集体亮相,也代表了当代中国青年工笔画的阵容和成就,理论家和观众包括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社会具体清晰地了解了当代青年工笔画坛的状态,看到了成就和进步,同时艺术家与理论家以及观众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也使艺术家们意识到一些问题,相信此活动对于促进中国当代工笔画事业的发展,繁荣我们当下的美术创作,都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展览的执行策展人、北京画院研究员马明宸先生感慨之余,把此次展览的实况概括为四句话:人数超预料,场面小火爆。导览添异彩,诸方尽称好!
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首展名单
51人
(按拼音顺序)
陈治、崔景哲、戴杰、丁鼎、丁秀琴、范春晓、范向辉、方李、方园、方政和、高茜、 郭华卫、郝孝飞、黄欢、贾宝锋、焦洋、金沙、李传真、李芳、李娜、李蒸蒸、廖卉珏、刘龙耀、刘山花、刘旭、刘瑶、刘煜、栾剑、沈宁、沈益群、苏锐、孙震生、王冠军、王海滨、王牧羽、王鹏、王申勇、王一帆、王玉晓、许经文、杨斌、叶芃、于理、袁玲玲、张晓彦、郑庆余、郑雅风、周乐、周午生、周雪、邹训精
听他们说
(按拼音顺序)
陈治
工笔画创作中现实主义绘画之美同其他风格的绘画的美感有着相同和不同之处:
现实主义绘画之美不在于复制生活,而在于对生活的显像,如同文学作品和电影一样,有一种真实的震撼共鸣。所有通过眼睛到达内心的视觉影像与记忆共生的部分都是画者和观者感同身受的。这样的美感是源于心的交流,而不是源于审美的考虑。写实与真实的不同在于写实经过选取、提炼、概括和再创作的过程,这样的创作过程很隐蔽且含蓄,带给创作者和观者丰富而直接的审美体验。
较量 陈治武欣 2017年
崔景哲
红色在中国是喜庆的颜色,是吉祥的色彩,是中国文化重要标志。我正是通过红衣少女这一内容展开了以中国红为主题的系列工笔画创作,运用中国传统工笔画技法、朱砂颜料来表现出中国人心中的红色。
此次展出的中国红工笔人物画中东方女性形象非常的甜静、妖娆、充满了唯美主义气息。东方女性身着中国红色的衣服,这是我对中国美人文化的一种表达。它有一种材质的美,给我们带来喜庆、吉祥与庄重。
崔景哲 中国红系列二 75cmx130cm 绢本 2021年
戴杰
就当下的部分中国工笔画而言,其图像呈现的第一感觉太容易与其他的画种发生联想,所以,在艺术圈一直存在着一种质疑,即中国的工笔画仿佛是在和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及日本浮世绘较劲。即便我们抛开图像呈现的第一感觉这一因素,工笔画自身的特点也在逐渐的消弱。当下的工笔画创作,呈现出一种制作性越来越强,绘画性却越来越弱的倾向,观念和形式过多的靠近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无疑于是以牺牲中国工笔画自身特点作为代价的一种不可取的方法。盲目的模仿西方写实主义、西方超现实主义的观念与方法、或是日本画的清寂装饰意味,试图以此将工笔画进行当代性的转化,这部分工笔画正在消解着传统和工笔画自身。我一直认为,中国画的特点如苏轼所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中国画追求诗意境界的传达,讲究不事雕琢、自然流露的美,而当下的一些工笔画恰恰把这些特点弄丢了。
戴杰 春行之六 纸本设色 120X40cm 纸本设色 2020年
丁鼎
这次展览的作品《不屈飞晚图》,画的是冬日里的残荷和翠鸟,想表达的是残荷虽枯但更有一种不屈不朽的精神,穿插翠鸟灵动可爱的形象给冬日带来生机,也是暗喻疫情下人们共同抗疫的顽强精神。
在平时的绘画中,我常常也是工写结合着去画,可能是受到了齐白石先生的影响。齐白石将工细的刻画与酣畅淋漓的大写意完美结合,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我一直认为中国画只是粗笔和细笔之分,工笔画也是写意性的,其线条勾勒是书写用笔,设色及氛围营造着重表达中国美学韵味,只是用细笔来表现画的内容和意境。在画面的表现中,工笔画注重造型的严谨写实,能细致入微地描绘物理物象,在画面的整体呈现中还是 “意”的表达。
丁鼎 不屈飞晚图 145×15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丁秀琴
因为此副作品是我最近完成,也相对比较满意的一幅作品,同时此幅作品于2021年4月,获【中国美协主办】“丝路·新纽带——中国画青年扶持计划双年展”典藏作品奖(金奖)!这次展览学术性很高,一定要拿出最优秀的作品来参加。
中国哲学审美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无论是物我两忘,还是返璞归真,自然既是悟道的外在环境,也是参禅的心灵寄托。我的作品以自然中的水为思想载体,是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隐喻,崇尚水德是复归于宇宙本体的精神趋向,代表着遵循宇宙天地万物生息运行的过程。同时表达了对庄子“逍遥游”境界的向往,以心斋坐忘的处事之心,可以忘却被肉身束缚的此岸,抵达心灵自由的彼岸,使被束缚的情感和精神得到释放,复归于自然的怀抱,从而达到天地人合一的至真妙境!
丁秀琴 此岸.彼岸 58×148cm 绢本 2020年
范春晓
尽管我是以写实的工笔画方式表现现代女性,但是我完全把她们抽象化了,我喜欢把她们置于如诗如梦的多维画面中,随心所欲地拆散真实的生活框架,寻找与此有关的“象征式”的人或物作为道具,画面中的屏风、回廊、门窗都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外在表意,而被幻化成一种沟通的方式、一个展示的平台,又或者是一个寻求答案的途径、多个时间的隔断,抽离了他们真实的外表形态,诗意的“真实”却变得更有意义。
范春晓 传说系列之四 110X44cm 纸本 2018年
范向辉
当代工笔画既要有宋人近距离观看的微观精致也应有现代展厅远距离观看的强烈视觉效果,强化画面外形的整体性和单纯性,让画面的外轮廓更具张力,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改变;同时结合黑白灰和点线面的构成关系,让画面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面貌,因为黑白灰是对自然界丰富色彩和画面中繁杂结构关系的最本质的概括和归纳,让画面呈现出一种与具象图形完全不同的抽象观看和造型趣味;当代工笔画的色彩也更主观自由,打破了传统客观自然色彩的束缚。通过画面新的图式语言、黑白灰和主观色彩这几方面让工笔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展现出更具表现力的当代画面!
范向辉 幽园·之二 55×70cm 绢本重彩 2020年
方李
《且容秋蝶梦南华》引自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诗句,用的是庄周梦蝶的典故。庄子一觉醒来,不知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这幅作品的草图构思于2020年初居家隔离时期,当时关于疫情的讨论,从疫情起源究竟是什么,到流浪的动物是否会携带病毒,一时间,似乎人与动物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我想当未知来临时,一切众生的命运都充满不确定性,它们就是我们,我们也是它们,角色和命运的转换只在一瞬之间,所以一切地球生灵应该共处、共生、共情……前面的女孩手里拿着面具,也是象征着一种身份的不确定性。
方李 且容秋蝶梦南华 122×81cm 纸本 2021年
方园
水和色,在绢素上层林尽染,在蝉衣中云卷云舒。中国文化里最回环曲折、隐秘动人的基因在工笔绘画中一一铺陈。这是作者隐藏在画面背后的一湾浅笑,若读透纸背,也可便是隔着千里万里千年万年,安坐一侧,听他娓娓道来。丹青未央,持艺永恒。交接师朋,见画如面。此般绘事,于我于人,如灿烂星斗,纵是疫瘟盘布,也挡不住汉河累计的温暖和光芒。
方园 境心 60×140cm 中国画 2019年
方政和
工笔,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缓慢渲染,以手抵心。
创作是一个寻找自我内观外照的过程,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修养过程。
特别喜欢金农《香林扫塔图》的这一段跋:
“佛门以洒扫为第一执事,自沙弥至老秃无不早起勤作也,香林有塔,扫而洗,洗而又扫,舍利放大光明,不在塔中而在手中矣。”
工笔亦是如此,勤作洒扫,光明悉照。
方政和 喜鹊枫香图 136x40cm 2019年
高茜
介绍一下本次参展作品,为什么会选择带来这件作品?
画了一只孔雀,第一次画孔雀,关键是王冠军家养的,他又邀请了我,所以必须是这张。
如何解读工笔画的写意性。
我觉得这个“写意性”显现在个人气质上。
您认为当代工笔画的创作方向是什么?
每个人的创作方向都不同,百花齐放才是正解。
对于本次参展,与其他艺术家艺术交流有什么感想?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还没机会好好交流,但其中有非常熟识的朋友,也有没交谈过但一直惺惺相惜的画友,通过展览通过作品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感触。接下来继续画孔雀,冠军家的孔雀太美,可以再画一年。
高茜 鸾凤图 54x128cm 纸本设色 2021年
郭华卫
本次展览我带来了《云深不知处》这件作品,它是一件青绿山水作品,是一件可以代表我近期创作状态的一件作品。青绿山水大家都比较熟悉,是一个古老的题材,但作为当下的人我们要有区别于前人的面貌或状态。这件作品更注重画面的构成性和装饰性,在形体与形体之间追求一种秩序性。画面中的所有因素都是互相咬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存在都是基于彼此实现的过程,我比较喜欢将云作为贯穿连接画面的主要因素,这件作品也很好的表达了这一点……所以就把它带来了。
郭华卫 云深不知处 136cmx153cm 纸本设色 2021年
郝孝飞
首先感谢冠军主任的邀请,这是参展的契机,非常荣幸。因为通过上一次在湖北美院的学院经典全国工笔画邀请展以后,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这个团队整体面貌都比较成熟和完善,所以能够参加此次展览感到非常荣幸。平时个体还是偏向于水墨创作的作品多一点,因为最近刚好在做一批没骨花鸟画的一些创作,尺寸都不是太大。由于自身对传统的形式感也非常迷恋,所以在作品当中以大千世界的花草为主体进行描绘,来传达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向生态及情趣吧。嗯,这是对这个作品的基础的概念。
郝孝飞 乾坤生意图-2 25×128cm 绢本 2021年
黄欢
在当代新中国画创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艺术思想和人生哲理是我十几年来一直探求的表现语汇,无论水墨还是工笔画都仅仅是呈现的形式不同,题材内容也仅仅表示绘画的载体因主题而变化,但象征物和隐喻性是我一直执着延续的脉络,我认为,这种思维模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无言的浸润,也是个人性情和成长经历使然。我一直认为艺术一定要回归本性才有可能不断生长,艺术家创作、变革、进步的动力源自于对自身的不断发现,带着一颗好奇心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启迪自己,那颗艺术的根苗才能获得滋养和激发。戴着面具的艺术迟早会走向枯萎,因此,艺术是自我燃烧的过程,是向内的诉求。象征主义正暗合了人类向内心挖掘艺术灵感的规律,象征物既带有大众理解层面的特征,同时也能满足艺术家个体精神物化的需要,因此,它可以是千变万化而且具有个性符号的。所以我们说,象征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类型:一种叫做惯用象征,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一个民族文化中习用的象征方式;而另一种叫做解释性象征、私人象征或者自然象征,是个人自创的象征方式,比如八大山人的怪鸟是对清王朝鄙视的象征等。前一种象征,是一种和人类的心理结构、文化惯例甚至法律法规(如交通标志)密切相关的象征,其意义是被给定的、“被赠与的”甚至是“被强加的”,在表现体和意义之间,是完全或基本对应的,任何人不可能从中找到新的、出人意外的解释。但是,在第二种象征中,表现体和意义、能指和所指之间,意义是相对松动的,象征常常会变成一种模糊的、神秘的、多义的、甚至是难以穿透的文本。我的创作正是基于这两种象征方式演化出来的。
黄欢 万物系列之嫘祖制衣-2 62×70厘米 绢本重彩 2020年
所谓工笔,相对意笔来说的更为工细精致的传统中国绘画,这里仅仅是将绘画的效果和表现的程序做了一个简单的区分,并非工匠气、画工气、程序化、装饰化、繁复化、细节化……这是对传统工笔画应该表现出来的逸品和意象性的扭曲,我想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探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每个实践者走出的一小步就是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点点推进,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做这样的努力,我坚守着写意的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做任何事情都不晚。
自魏晋以来,杰出的工笔画作品没有一件标榜着细腻精致这样的意图,却彰显了画面中缓缓释放的意气、大气,那些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组成了作品强大的视觉力量,让观者情不由衷地被画面吸引入造境的氛围中,忘我的感受那时那人那物那山那水的呼吸、味道和温度。可以完全忘记所有的技法和细节,仅仅享受其中,体会画家带来的高古和脱俗。我每次都把自己强拉出画面,问问到底什么可以使人忘了去赞叹画者能力的高超,忘了问问什么颜色什么方法可以表现这么引人致胜的意象……我体会这便是古人反复推崇的最高境界——逸品。要怎么解释,这本身便是个解不完的课题,用心去体会吧,相信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悟性会有不同理解。但我知道,这件事无关工笔或者写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与众不同的灵魂所在,所谓东方精神?所谓中国味道?我觉得是,也不是,但这一定是中国艺术家,尤其是中国画家魂牵梦绕的追求。所谓“民族的便是世界的”,我们需要知道这点,但更应该知道民族的是什么。我想要追求这种具有魅力的逸境,所以我才会觉得绘画对于我来说是那么具有吸引力。
或许是由于画写意保留下来的绘画习惯吧,我的工笔画从一开始就使用了一种不打线稿,直接徒手造型勾线的方法,画面从中部一个细节落墨开始勾线,大小、比例、构图、乃至随之生发的内容布局和疏密节奏都是根据画面而边“走”边画的,我非常推崇石涛和尚的“一画论”,一切源自一笔,万物始于一。正是这种游走式的随意给了我在创作中不断产生的灵感和激情,我不喜欢按部就班,不喜欢重复劳动,更不喜欢在一开始就知道事情的结局。那种预设好的意念和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变数,成为创作过程里对我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我很着迷这种在掌控中时常失控的状态,体味着作画时无时无刻对意外的对话。徒手勾线的优点是造型灵动有意趣,但事情总是一剑双刃,优势便是劣势,我凭借自己的造型能力似乎可以勉强驾驭这种方式,但是作品由于没有任何稿子有时会出现不严谨、不精到的问题,我认为这的确是我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古人讲“九朽一罢”,便是历史上再好的画家也不能狂言仅仅腹稿便真的胸有成竹,我觉得仅靠一点豪气,一点不羁,是不能踏踏实实走得更远的,尤其是面临一个有关宗教艺术的创作主题,存在着度量经、佛教教义、审美习惯等很多制约,就更不能不好好做些功课。有时发现,看得多了,知道多了,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产生越发强烈的敬畏心,古人做学问的根基和态度靠点滴积累和慢慢生发,不是浮躁快速突变的,越是特立独行和反叛,越是要厚积而薄发。我希望我可以慢慢走好每一步,我希望可以坚持自己的初衷认真做一点点事,我希望在漫长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全部释放。
贾宝锋
非常荣幸参加“丹青未央”工笔画邀请展,我是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委员贾宝锋,本次展览是我们艺委会的首次集体亮相,所以我不敢懈怠,特意创作了名为“盛装与假面”的系列作品。这套作品共四幅一组,既可独立成画,又互为连接。盛装系列一直是我多年来不断探索予以表现的主题,但此次展览的作品与之前有所不同,更加侧重平面化与形式感,我觉得工笔画不同于写意的一大特征就是它有极强的秩序美,形式感与装饰性都赋予这种秩序更加凸显的特点,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审美出发点,经由这样的特点确立自己的绘画语言与艺术追求。
贾宝锋 盛装与假面 纸本重彩 180×45cm×2 2021年
李传真
向他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赞美他们,质疑他们,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怪物,但他们确是我眼中的奇才,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方寸画面。大胆尝试全新的艺术语言.尝试用一种不同于纯传统意义上中国画语义表达,突破以往“模式”冲出“常规”,在“解构”和“重建”中追寻自我的“非常”感觉。我在求索的路上!
李传真 2020--惊蛰4 宽86x高72cm 工笔纸本 2020年
李芳
近些年,我的作品主要是由藏区人物为创作素材,他们朴实的形象与厚重的凝望,展现出他们纯净的心灵以及大地一样的胸怀,闪烁着信仰的静穆之美与和平之善;这件作品带有象征意义,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像是阴阳相伴的两座山,浑厚苍茫而简约,这是我在画面里营造的气息和审美情境;借作品的语言形式,表达特定的关于人的精神的语义指向是我近几年的绘画追求;作品卸下热烈而丰富的民族色调,只在黑白的笔墨关系中领悟五色的视觉效果,描绘简单的复杂,塑造平凡的伟大。
李芳 安多汉子二 120cmx120cm 中国画 2021年
李娜
工笔是中国画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工笔画创作的当代性更多的还是从观念思想上找寻当代性的表述,表现形式和材料语言只是作为观念思想表达的媒介,传统的绘画语言也可以很好的诠释当下的创作。
李娜 大圣 90x5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李蒸蒸
我觉得看似危机,其实也是一种常态。我把当代的工笔画创作群体比喻成一块金字塔形的大蛋糕,由于工笔画入门的门槛比较低,所以参与的人数众多,熙熙攘攘,难免鱼龙混杂,以至于这个蛋糕的基座非常臃肿庞大,表面看起来八珍玉食,吃起来又香甜软糯,而站在塔尖上的人永远是极少数的精英。如果说这是危机,那么各个画种都有。这种危机不仅存在于工笔画的创作中,凡是自信的人也更应该学会自醒。我认为,这种危机包括创作个体重复自己信手拈来的创作图式而不思进取的危机;创作群体相互盲目模仿以致风格趋同的危机;甚至是蔓延到整个社会而缺少创新精神的时代危机。另外,一个画种的危机是来源于从业者——人的危机,这与画种本身无关。这种危机的核心是创作思想的禁锢和滞后。只有画家中的少数或个体精英的思想与实践才能引领时代甚至是超越时代,这也是绘事发展的基本规律,无可厚非。我们必需警醒,但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无论是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各行各业的金字塔尖上永远都会有人占领,工笔画创作又怎么会例外呢!
李蒸蒸 爱是什么 108×39cm×4 金笺卡板通景四条屏 2020年
廖卉珏
此次展览的作品是以都市建设为背景的一幅花鸟创作,是我对都市语境下花鸟画表现内容之思维转向的探索。作为在都市中成长的年轻人,对自然界花草鸟虫的感悟会在社会环境的迅速变革中转变为我们对生存方式的解读。那么,在这个由钢筋水泥所构筑的“人造自然”中,或许可建构出一套具有时代特性、关于隐性生态审美的话语体系。由此,我们对于艺术形式、观念的思考或可完成由外在表象向人文主体精神内涵的转变,我认为这是当代花鸟画所不可避免的现实场域。将都市中的生活赋予花鸟的情调,以此展开人文景观价值与意义的研究亦将会是我接下来创作的主要方向。
廖卉珏 冬日可爱 220×14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刘龙耀
对于这次展览与其他艺术家交流,感触很深。首先感谢王冠军主任给了我们这次集中展示,相互交流的机会。这里面有很多国内顶尖的青年画家,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他们代表了青年一代工笔发展的新方向,也引领了当代工笔发展新潮流。无论从创作理念,题材选择,技法表现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接下来在我的创作计划里要对画面构成,色彩表现等方面作一些新的探索。深入生活,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用画笔来讴歌这个时代的发展,表现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刘龙耀 坐看云起时 98×98cm 纸本 2021年
刘山花
关于工笔画创作,我认为要从工笔画的概念说起,"工"和"写"是中国画语言的两大技法体系,站在教学的知识结构上,我们应该讲清楚它们之间的"源"与"流",边界的有限和有界,但作为一位艺术创作者,应该以创作思想、创作内容和主题以及艺术形式和风格、艺术感受等等的统一和谐,多维度考虑艺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不能被动的用工笔的"外套"装扮自己,创作的价值在于作者的真诚,在于生命体验和现实生活中对于时代风貌的回应。
刘山花 留学中国---绿茶 67cmx136cm 纸本设色
刘旭
园林是一直想表达的创作题材,多少次漫步苏州园林。几次预画又止,始终觉得对于园林的理解只是流于表面,创作上又不想甘于时俗,参展这件作品是我第一张对园林画的探索和感悟。
造园是古代文人雅士,画家,富贾。最高的理想和艺术追求,对居于山林的渴望对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的崇尚,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大小园林星罗其布,形制各异。苏州天时地利。丰富的水源。适宜植物生长的气候,盛产太湖石赏石和文人墨客的参与。使园林具可观,可居,游,山林野趣浓缩于一隅。
现实中建园成为奢望,只能通过笔墨"纸上谈兵"。描绘园林,随心所感,直抒胸臆。我创作园林题材作品,并非忠实于目之所见一木一石,一屋一桥,创作之初积累素材,以速写的形式记录园林建筑特点元素,创作时打破原有格局更多的以自己的喜好排摆布置,娜移取势,添枝减叶,取山之境,野之趣,与其说画苏州园林实则营造我心所向的山水园林世界。
刘旭 新篁添夏影 绢本 130x55cm 2020年
刘瑶
我的作品大多在描绘女性形象,通过女性本体语言来叙述画面。《游梦》的背身倩影,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是一种封闭的观看形态,似乎侵入到一个私密空间里的感觉。《游梦》中,我更为注重构建自我的视觉和语言风格,预设了“内在的逆光”,也就使身体似乎像能透过纱裙的光一样通透起来。我在作品中尝试更简化和纯净的笔墨质感,在“剪影式”的轮廓线中,是所有的耐力与均衡,独自运笔勾勒和晕染的过程,更接近于屏住呼吸时自身身体的起伏状态一样。呼之欲出的是让时间停滞的恒定,是秩序、和谐的“拉斐尔式”的完美。在这个意义上而言,这些身体就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身体,已经超出于身体之外,成为类近于欧洲古典主义绘画中的美惠女神像。
刘瑶 游梦 50x100cm 绢本 2021年
刘煜
当代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表达方式与内容的极大解放。内容方面,传统的题材及其形成范式的意趣无法应对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层面,在当下强调并放大个体经验及感受的语境下,势必需要艺术家将目光投向新的主题,探索新的审美经验与艺术表达手法。当然,新的表达方式可以来源于新题材的呼唤,也可以是对传统对象的重新解读。
我认为,无论画面所呈现的是对纯粹形式的探索,还是经由材料运用引发的语言变更,亦或全新主题的挖掘,基于传统中国画意象系统之上的图像结构不应被改变,这种主体在绘画中自我呈现的逻辑是工笔画对文化传统的继承。
刘煜 遥望 240x115cm 纸本 2015年
栾剑
最近几年创作的一个主题是“运河家园”系列,我这次参展的作品有《运河泊我家 立交展新姿》、《美丽运河·泊》也是这个主题的延续。一是感恩我的家乡,运河岸边,四水环绕,从古到今,依靠水的供养。二是我的画作里面有很多水的元素、地域文化元素以及地方的风土人情等,湖有大美,淮上风来。我始终认为,家乡的元素深入画家的骨髓绝对是一件好事,而家乡情结正是我艺术追求的源动力之一。这些作品表现出老百姓生活既艰辛又充盈情趣的家的主题,表现出他们造福一方,勤劳、淳朴、善良的品格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我采取明度大反差、冷暖整色块、工写强对比的表现手法,营造出“运河家园”的美好氛围,否极泰来,祈福万民。
伴随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人们渴望能看到更具前瞻性、学术性、实验性、创造性的,具有当代意义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工笔画作品。现代工笔画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写意、工笔、没骨、线描的概念与表现范畴。它是一门跨国界、跨门类的综合艺术。它既容纳了油画、版画、装置乃至石刻和工艺美术等画种的审美特点与表现手段,且有着特殊的材质美、肌理美、装饰美意蕴。还有着包括水干色、金属颗粒光泽在内的丰富而细腻质感的浮雕效果。其技法的实施和制作程序亦与传统工笔不完全相同,尤其在工具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与传统工笔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它是一种具有广博的宏观视野,东方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形式。
栾剑 美丽运河·泊 70cm×70cm 纸质 中国画 2019年12月
沈益群
首先是对传统优秀艺术的认可,吸收传统精髓,借鉴传统绘画技法,比如:如何用色,如何勾线,画面的格调要高,气息要雅,意境要深远。有了这些传统底蕴做依托,画面形式,图式上可以吸收借鉴现代绘画构成原理,吸收现代的色彩欣赏习惯,把传统元素的秩序打乱并重新架构一个新的图式和意境,这样画面有新意,内容技法可读性强,耐看。这是我的个人浅见。
沈益群 水静云影空 136X68cm 纸本重彩 2019年
苏锐
这次来参展的作品名字叫做《搜神记——大龙》,这是这两年我所创作的《搜神记》系列中的一件。画这个系列,主要是我对古代的一些志怪类小说感兴趣。这一路处于文学边缘的小说实质上内容异常丰富,想象的东西用在创作上会更加自由。神仙变幻、精灵物怪、妖祥卜梦、人神交通等等其实都是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在精神上撤身逃开,寄托于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来缓解对于现实问题的焦虑。在创作上,夸张强烈、奇幻想象这种浪漫主义方式是我一直喜好的,画这一系列作品我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就是以游戏为主。搜神记这一路志怪小说,汉晋以来历代都有不同的版本,都是一些文人借助这个题目加入自己的许多创作。我也想用这个题目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放松总比刻意好,这种方式也适合于我现在的创作状态。拿这件作品就是来与同行们交流学习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吧。每个阶段每个月甚至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触动自己调整下一步的创作方式,这也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看向未来是最重要的。谢谢。
苏锐 大龙 110cm×110cm 绢本工笔重彩 2020年
孙震生
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在学会领导的关爱和大力支持下成立于2019年。成立之初,冠军主任就召集艺委会成员集思广益为艺委会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其中,两年一届的学术邀请展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经过近两年来的策划和运作,今天终于呈现给了大家。
此次邀请展不仅限于艺委会委员,我们还向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工笔画家发出邀请,今天参展的50位都是国内工笔画界的青年才俊,作品各具风貌,正值年富力强、创作趋于成熟的高产期,且都在各自领域努力探索寻求突破。我们艺委会还有四位年轻理论家的学术支持,使我们有清晰的创作思路和明确的创作方向。我们希望通过的作品传达出自己的观念与追求,展览是汇报也是宣言,我们希望青年艺委会能够成为中国工笔画学会的急先锋,用我们的青春与满腔的热情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孙震生 慕士塔格之灵 180×120cm 皮纸矿物色箔 2020年
王冠军
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艺术创作的本源都是由心而发。工笔画作为世界众多艺术门类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宏观上必然有着艺术共性的规律即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但从工笔画本体的角度来说,作为延续千年的国粹艺术,至今依然拥有蓬勃的生命力,源于支撑它精神的内核,即中国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它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性手法自觉地将天、地、人、山石、花草、树木相联,寓意性地将画家的哲思与情感承载其间。我们常讨论艺术的”常与变”,既然是探讨工笔画的本质,它必然是一种恒久不变的动力。而工笔画历经唐宋气象、明清风采,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工笔画的兼收并蓄特质下,通过中西交流,不同画种相互借鉴,题材、技法、色彩等内容、外在形式已然异彩纷呈,然而始终贯穿其间,矢志不移的是中国内在的哲学理念,精神文脉和审美观,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中国工笔画家对气韵生动至臻画境的永恒追求。
王冠军 生命之光(局部) 58cm×5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王海滨
当代艺术的发展不论是表现形式、表现媒介,都呈现了多元的发展趋势,工笔画在近年更是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样貌。众所周知,不同的绘画风格及流派都是在艺术发展演进中对不同发展向度探索的结果,不同的绘画面貌反应了艺术家对世界样貌的不同的视角与理解,而艺术的人文主义特质也大体来源于此。
此次展览正是当代活跃的众多工笔画艺术家通过个体的创作,将不同视角下对中国工笔画发展的思考,作品阐述了强烈的现实接入和创作思想的迭代。多位理论家站在时代的与发展的角度,以多重维度,对本次展览的作品和诸位优秀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进行了从图像到感知,再到精神性与当代性的深入思考和理性诠释。为启发各位艺术家远离流行的习气与趣味,展开新的尝试提供了诸多的发展可能。
王海滨 晓菲 50x50cm 绢本重彩 2020年
王牧羽
在我看来,笼统地谈论“工笔画的写意性”这个命题并不严肃。因为“工笔画”这个概念是很晚近才出现的,在中国画更长历史的分科里,并没有所谓“工笔”与“写意”的鲜明对立。现代的工笔画概念继承了许多早期“细笔”画的特征,又结合了西方美学体系中的某些要求发展而来。而要说“写意性”,我认为可以首先辨析一下其概念内涵,可以更细致地区分为视觉造型的写意性和笔墨语言的写意性。现代工笔画的细笔勾勒分染技术虽然并不写意,但其根植于审美体系内部的观察方法、造型法则、空间处理等视觉特征,依然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其实我认为相对于以模拟和还原人眼瞬间视觉为参照的西方传统绘画,所有中国传统绘画都写意的。工笔画要保持自己的文脉根基和民族品格,如何更有效地传承这个“写意性”,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王牧羽 以水为山·大好河山 180×192cm 纸本水墨 2021年
王鹏
我这次选择作品《再回首》参展,是为了契合展览的主题———丹青未央,正像于洋老师写的那样,“未央”便可理解为一种“青年”状态:岁月尚未过半,朝气没有尽头。所以我这幅作品正是表现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通过青年人的表情刻画凸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出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年兴则国兴。虽然在生活中总有许多坎坷,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终究会度过难关,当我们再次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珍惜当下,也会更加憧憬美好的未来。
王鹏 再回首 136x68cm 纸本设色 2020年
王一帆
很荣幸参加这次“2021首届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学术邀请展",我送了这幅抗疫作品《呵护》。作品创作于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我力图通过一线医护人员整理手套的动作,表达抗疫勇士的无畏精神和严谨作风。我之所以选送这幅画,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作品反映时代的主题性。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肆虐,面对人类公敌和生死考验,我们的抗疫人员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和状态始终在鼓舞人们坚定信心、战胜疫情,这种精神层面的交流,是作品的灵魂。二是构思的独到性。作为抗疫题材作品,我没有采用宏大场景的叙事角度,而是选取两只手套及动作,以这样微小的视角和瞬间来呈现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大事件和大背景,表现了医护人员与病毒和疫情作斗争,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样一场伟大的战役。这种见微知著、以轻写重的构图,最易于无声处打动观者,让人过目难忘。三是技法的艺术性。我对画面的色调做了单色处理,以淡蓝的冷色来表现形势的严峻和场景的严肃;以隔离服和手套的局部来构图,像两朵盛开的花蕾,以顽强的坚毅和姿态,给人以希望温暖与力量。敷色方法上适当运用了自然渗化的效果,通过这种肌理来准确表达医务人员的塑料防护衣的质感,让艺术与现实的美同在。总之,无论是构图还是技法,无不展示出工笔重彩中矿物色材料的特性与魅力,使这样一幅主题创作有了独特的视角内涵。
王一帆 追梦之舞 200cmx170cm 2014年
王玉晓
我画《海岛的黎明》,不知何时起,对小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从《悠远的号角》到《海岛的黎明》皆是描绘少年与小号的作品,这件作品描绘一位清晨矗立于楼顶的少年,正准备吹号的场景。现在愈发能感受到,促成一件作品的完成不是一触即发的灵感,而是长期在脑海中潜移默化的印记,随时间慢慢沉淀,最终通过画笔流露在丝绢上的过程,比如这件作品或许与从小生活在海边的环境和此刻背井离乡的乡愁有关,可能是对崔健《蓝色骨头》中小号声的畅想,似乎又与《父母爱情》这部海岛剧有关。总之,始终保持一颗纯净的内心去诠释作品,一定会呈现出最理想的画面状态。
王玉晓 海岛的黎明 90×90cm 绢本 2020年
许经文
工笔和写意本身就是绘画的一体两面,并不矛盾。我认为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为画面服务的。工笔注重线条、工整,写意注重笔随意走,看似是不相关的甚至是矛盾的,实则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我在创作过程中从不去想我是要工笔还是要写意,我关注的是绘画性、和要传递的观念,技法永远只是辅助。想要创造的意境、表现的题材,需要哪种技术来实现,就用哪种技术来实现,不需要刻意去强调或回避。当代各种信息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如果只是强调线条图案的繁复、工整和严谨,显然是不合时宜也毫无趣味的。工笔画一方面要有扎实的技法基础,更需要与时俱进的造景、造境、造梦的能力,这大概就是当代工笔画的写意性吧。
许经文 幻舞 180x172cm 纸本水墨 2019年
杨斌
这里面包括两个指向,一个是写意精神的传承和演进,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视觉呈现,另一个指向工笔画写意性语言的拓展,这个是在工笔画面临的语言僵化、表意乏力而提出的。“写意”在历史上的提出,时间节点就是在工笔画语言建立的时期,是对中国艺术形式的整体要求,它的基础是绘画者本身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是深入精神内部的要求,是作品宽度和厚度的基本保障。在当代艺术纷繁的生态中,工笔画如何深入对时代精神的审视,如何建构个体在生存场域中的立场,如何借助语言达到精神的深度,都是“写意精神”在此时此地的显现。
杨斌 之间 133x87cm 绢本设色 2016年
于理
我是孙震生老师的邀请参加这次展览的。这次参展的作品《喜乐家园》是今年刚完成的,其实铅笔稿子在墙上挂了几年,一直没有很好的立意,直到有一天我看着这张半成品想起一段诗句: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于是提起笔,在画面中增添了冰雪的景象。白塔、村庄、冰雪、姑娘妩媚的笑容,这是造物主的美意,也是我心灵的家园。
于理 喜乐家园 180×98cm 纸本 2021年
袁玲玲
艺术之于心灵是自然而然的融合与默契,是激越昂扬的矛盾与抗争,是悠远难抑的流泻与自制。工笔绘画艺术的尺寸迷思也是艺术家甘于人生寂寞,在笔墨徜徉中品味精神独处与深入心物的孤寂。虽常常与人疏离、脱尘索居,但依然可以悠然自得的享受艺术带来的心灵自足与人性完满。虽然未来仍然潜藏在迷雾中,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显露的那一点点微曦足以吸引你忘乎所以投身大化。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正如画家的天然自性一样孕育于文心墨性,散发着恒古的魅力,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承载着中国艺术的生命厚度。
袁玲玲 清尊素影之十三 80x50cm 绢本重彩 2016年
郑庆余
《道》描绘的是我对内蒙旷野中行车的一段记忆:蜗牛、铁丝、公路、草原、远山、云海……依稀若远又恍如眼前。巴特认为:“读者的诞生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作品一旦完成,就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生命。我尽量降低《道》中符号意义指向的明确性,使其传达的内涵更具滑动感。我期待不同时空,不同背景,不同情绪,不同的观者与之产生不同的共鸣,从而获得不同的个人体验与观感,从而使绘画由作品本身与观者解读来共同完成。并且,我希望这种解读不断延续、不断更新,如同画中不断伸展的公路。
郑庆余 道Ⅰ 120cm×112cm 纸本设色 2018年
郑雅风
“写意”或“工笔”作为名词在当下往往指一种艺术形式。当我们纵观整个中国画发展史,深入体会之后会发现,“写意”其实是中国画的艺术观、创作观。在中国画中的“写意”,主要是指在创作过程中自我塑造的精神自控与气格超然。宋代诗人陈造《自适》诗曰:“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也同样道出了写意的内在精神。“意”是指作者对自然等一切事物的深邃体察之总和,它是一种审美取向,凝练着画家的情感,借助于客观物象和精神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来,立意为象,方为写意。我这次参展的作品“秋野芃芃”从画面直观上看似乎可以判定为“写意”作品,然而我个人在创作时并不拘于一种艺术形式,主观上从来都认为创作只是自己当时当下的真实表述,而创作的形式也是一种最为自我和最为流畅的流露。
郑雅风 春晓 200X24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周乐
《温暖如故》画于2019年。作品有感而发,在绘画过程中始终把握感觉与刻画的关系。传统绘画“由外及内”的造型观给予我很多启示,把源于现实的人物形象加以提炼和概括,捕捉那“想要”的型,进而探究造型的新空间。画面突出表现暖色调,以营造冬日书房内和煦的氛围。在作品中,读书既是题材也是意象,由老人的神情进入精神世界的联想。力求以朴素的语言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呈现出来,不刻意追求观念,而我所要表达的观念也就在其中了。
周乐 温暖如故 170×112cm 绢本 2019年
周午生
本次展览是青年工笔画协会主办的第一次展览,我有幸应邀参加,非常感谢!
在不断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组委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成功举办这么一个艺术水准高、学术影响大的工笔展览,非常不易。我希望在这次展览中能与各位艺术家尤其是参加本次展览的青年工笔画家进行交流,当然这里面有一些我的老朋友,也有新认识的朋友,我希望在展览中能互相交流,互相切磋。这次展览我参展的是一张兼工带写,并运用了一些没骨画法的作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同时,我也希望这个展览在今后能够办成届展。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我想画一幅有写意意味的,兼融没骨画和工笔画,甚至包括一些泼墨、泼彩画法的艺术含量更高的创作。期待参加下一次展览。谢谢大家!
周午生 群仙祝寿 250x19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周雪
这张画是今年的新作品,名字是《无畏的梦想家》,源起是我喜欢堂吉诃德这个可爱勇敢的“疯”老头。从一开始主题内容就设定为一场虚构的幻象,以表现画中人所拥有的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物设定为喜欢冒险、爱幻想且富有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脱离现实场景,在一个被限定了的类似舞台的空间展现自我的勇敢与无畏。那被捆绑的怪兽以及刻在脸上的疤痕,都显示着曾经的一场为了正义而展开的搏斗。但一切是表象,或只是画中人自臆出的幻象,再往前一步,可能就会掉入“深渊”。满地令人致幻的毒蘑菇,幽暗逼仄的狭小空间,前方漆黑未知的路~~画面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但他仍坚定自己的信仰,径直迈步目视前方,无论怎样的艰险和黑暗,都一如既往地向前。
周雪 游•梦系列 无畏的梦想者 89x150cm 绢本 2021年
邹训精
这次的展陈设计很用心很时尚,一画一景。同样,作品的时尚性是当代性重要的表达方式。工笔花鸟画的构成元素比较简单,想要推陈出新,可以采用不同的视角,只描绘物象的一部分;或给传统的东西赋能,比如给石头赋能,营造出“势”,促使它产生走向,朝着某一方向流动起来,不再是传统的整体深入刻画,着重突出石头的动线,局部相对削弱;再或者把任意东西解构后用线重构,当圆润的物象用波折线条画出来时,当代性便呼之欲出。
邹训精 故园之梦-11 67x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