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展厅  
【展览预告】闳约逸致——苏百钧中国工笔画展
来源:中国工笔画学会  点击量:1809  时间:2019-11-18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5日——11月27日

开幕式时间

2019年11月15日15:00

展览地点

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大厅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上海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前言


当代工笔花鸟画,百钧是一位既有传统又能创新的大家。生于广州花地世家,得岭南厚泽;又居京华,勤于耕耘,意匠惨淡,刻画入精,创自家之风,风轻云淡,雅致超然,重传统,擅写生,广阅历,乐修行。富理性而明弃取,入生活而知裁炼,尊心性而致精微。治学方法、创作

态度、经验技巧,皆堪为后学之汲取。


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志在传承海派国画之文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聘百钧为客席教授,促我系工笔花鸟专业进步,自有非常意义。上美师生,得观原作,当有所得。百钧办此展,正当其时!望师生互补学习!

——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

唐勇力




正道高致的表率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艺术品读


上苍的安排,似乎注定苏百钧要成为最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


他出生在发祥岭南盆景艺术、有千年种花历史的广州花地,从小生活在馥林花园,加上祖上八代种花为业,父亲是花鸟画家和园艺家,自己早年还回乡当过知青花农,真可谓一身浸润于花香鸟语、翰墨丹青的世界,有着得天独厚的成才条件。然而,世上没有不学而知的天才。苏百钧令人景仰的绘画艺术成就,得之于他以守正且超然的自为之力,将人生机缘的或然化为必然。

自为之力的守正,在于其为学为艺,一路恪守中国画学正道,不曾追风逐巧,借端革旧维新而以旁门外道规避国画修为的必历之艰。父亲循循善诱的家学教育,让他听说读写、练手辨眼、动脑用心、身体力行,从小打下扎实、全面的艺文修养功夫。自立之后,他始终坚定自持,卓尔不群,虔敬正诚地循主流正途,默然苦修传统功课,对中国工笔花鸟艺术的经典厚积,研精究微,广采博取,坚忍不拔地缘遐迹文脉探寻艺道堂奥。长期以来,他远师宋元,近承岭南,始终不愠不躁地思考画理、锤炼笔墨、推敲章法、琢磨技巧,殚精竭虑,用功极勤,以至汲得大成自我的百家滋养。

自为之力的超然,在于其为学为艺,始终戒忌唯古是从、泥古不化,不曾为尊重传统程式而拘囿己心、僵滞不前。苏百钧天资聪颖,总怀关心、好奇于生活日常,善以豁达活泼、细锐敏感的诗心,体察感悟自然生态的蓬勃生机和倏然情状,善以体贴内心情思的手法变化和丰富技巧,将感通于时景时气、时禽时芳的生命节律和神情意态融变为绘画语言,让笔下形态焕然开新。他遵父亲“养以发真,悟以入妙”的教导,缘心性蒙养造就“激于中而横于外”的识见灵气,以至能够迁想妙得、举一反三,不流于见槐是槐、见柳是柳,为成规实事所拘囿。

为学为艺,修身为本。一身于苏百钧的守正与超然,透着端正的态度、取向、姿态和作风,透着对生活与艺术、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正确认识。遵循正道、正身诚意的修为功夫,造就了苏百钧全面的人文修养、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超强的创作能力。这一切激发出他的旺盛艺术创造力,也造就出情深、意切、趣足的高致艺术。

发乎生活的情感是艺术创造的基础,充满感情的语言是艺术感染的条件。苏百钧重“情”,强调艺术创作“就是要反映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他有诗人一般的情怀,审美感觉敏锐,善从自然中发现和捕捉触动心灵的生动细节和瞬间。对他来说,但凡落笔入画的,必是首先打动己心的,无论素材处理、题材选择或是主题把握,皆以真情实感的“合情”为根本。渗透形式结构深层或基底的真挚情感,化作曼妙而蕴藉的画面情态,予人以深沉的感动。

仅凭情感宣泄,无以进取艺术的髙致。真正的艺术创造力离不开思想,不能缺乏对生活的理性认识。苏百钧深谙艺术规律,了悟艺术表现的根本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思想情感或理想情怀,以至一再强调“意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他“度物象而取其真”,由自然景物感发体贴人生哲理和理想的心象,并缘之为经营构图、造型、线条和色彩的意匠,让形式饱含意蕴,让形象超越物象,最终达到审美意象的充分表达。在苏百钧的画作上,表达生活理性认识的“合理”要求,化作有意味的形式和以思想灵魂挺立的形象,构成发人遐想的“象外之意”或“象外之境”。

艺术的高致境界,既在于“合情”,又在于“合理”,更在于情理交融的“有趣”。“趣”,是艺术家主观意旨通过一定艺术手段而表现于作品的独特风致、情趣或意趣,是在艺术欣赏中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审美属性,也是审美追求所期望的艺术境界的极致。苏百钧绘画的高致性,在于它十分“有趣”。譬如,其经营构图,取景片段的“不完整性”,带来画面气局蓬勃豁然的生动感;其描绘物象,渴笔疏线的“不连贯性”,造成笔法线型气贯势畅的韵律感;其落墨敷彩,撞水撞粉的“不确定性”,赋予质地肌理难以名状的新奇感……所有这些“趣”,或发显宏阔,或透露幽细,都是由虚实聚散、轻重缓急、干湿浓淡、厚薄冷暖等辩证品性纠缠创化的形式美感。它们作为传情达意的托迹,于情理交融中呈现风格形式难分具象抽象的生动性。这些已然摆脱描形状物之被动而显示画家创造性的绘画形色质,构成浸润苏百钧画作的卓然审美价值。

凭借守正和超然,凭借情之深、意之切和趣之足,凭借明丽典雅、清幽杳渺的画境和神遇迹化、超于象外的盎然意趣,苏百钧工笔花鸟画艺术如俨俨高峰超拔于当代画坛,堪称艺术创作正道高致的表率。

——吕品田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人物介绍



苏百钧,1951年出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工笔画学会艺术顾问、中国文化部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2000年为重点人才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花鸟教研室主任。

作品曾获文化部、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展览金奖一次、学术奖三次、大奖两次、铜奖三次。《凤凰花木图》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和平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常委会议室。

出版个人专集四十五种。其中《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花鸟课程教学理念



中国花鸟画课程的设立,以巩固、完善、提高基础教学的成果为己任,以专业性绘画技法为基础,以增强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为根本,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技法的学习。花鸟画课程严格遵照教学大纲,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中首先通过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分析与研究,了解和掌握花鸟画教学的基础理论,熟悉中国的笔墨,加强笔墨控制能力,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笔墨结构。同时通过对笔墨变化规律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审美规律和造型特点。通过讲授传统技法与临摹的方法、设色的经验、造型的心得、构图的匠意、创作的灵感萌发以及艺术构思的酝酿等等,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使学生加深对绘画艺术本体的理解,培养“象以尽意”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写生课程的训练,提高写生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和创作基础能力,感知精神生命的创造力,领悟艺术意境创造的奥秘,体味作品的文化意蕴。

花鸟画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有的从艺术形式语言分析入手;有的从视觉的心理角度切入;有的以文化批评或社会学的方法开掘;而更多的是主要采用“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科学教学方式展开。在这种综合的过程中认知艺术的创作的真谛和美学价值,体悟和谐统一审美观的宏博精深,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苏百钧

经典作品赏析


《凤凰花木图》

纸本 310x550cm

2009年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和平颂》

纸本 205x345cm

2011年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常委会议室


《早春》

绢本 218x148cm

2014年



《追忆的故园》

绢本 148x178cm

2005年

获第五届重彩岩彩画展金奖



《蒲花之二》

绢本 180×150cm

2011年


《昨夜风雨(之二)》

绢本 148x183cm

2007年


《鸟巢系列·松鹤图》

绢本 220x150cm

2009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作品)


《姜花》

绢本 148x183cm

2007年


《无暇》

绢本 217x147cm

2013年


《七月盛开三棱剑花》

绢本 146x177cm

1996年

获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大展铜奖


《胡杨之二》


《春寒》

纸本 145x183cm

1992年

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学术奖


《向日葵》

2009年


《暇日》

绢本 220x150cm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