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抢鲜看:王冠军 周午生 张晓彦 邹训精 叶芃 袁玲玲 郑庆余 杨斌 郑雅风 周雪 于理
丹青未央——2021首届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学术邀请展即将开始,中国工笔画学会和学会的专家学者对青年艺委会此次展览,从展览筹划到学术指导等各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陈孟昕会长早在2020年青年艺委会集体参加的第十届潍坊中国画节,“工笔·新世代——中国青年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开幕式上就表示,青年艺委会成员是青年工笔画家的优秀代表,在学术研究与创作方面具有引领性和先导性,所以此次展览陈孟昕会长特别重视,全力支持,多次过问筹办细节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对新时代青年画家们的创新创作寄予厚望。中国工笔画学会王牧羽秘书长多次参加筹办会议、到布展现场指导并参与具体工作。工笔画学会的全力支持,保证了这次展览在如此艰难的疫情形式之下依然能够顺利进行。北京画院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与中国工笔画学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合作基础,北京画院的领导和画院美术馆以及画院同行对本次展览给予了极大支持,双方合作举办展览是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的盛事和美事,共同为中国工笔画事业的繁荣携手并进、发展创新。
本期推荐名家
王冠军 周午生
张晓彦 邹训精
叶 芃 袁玲玲
郑庆余 杨 斌
郑雅风 周 雪
于 理 周 乐
方 园
前 言
说起近百年中国工笔画的起起伏伏,真是感慨良多!记得刚到北京画院工作时,我就有幸参与策划了于非闇先生的展览。于先生中年时弃小写意而转工笔,既有张大千的建议,也有对于当时工笔画没落的一份责任心。到了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全国美展还是其它各类中国画的展览上,工笔的确形成了对写意的碾压之势,也激起了业内人士的不少思考与讨论。为此,我曾请教过蒋采萍老师,她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形势正好相反,工笔画那时恰恰处于弱势。如今的状态是近几十年来,工笔人在创作与教学上努力的结果。当然,这也包括工笔画的创新与国际语言的某些契合,加之市场的有效推动所致,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回顾历史,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下的中国工笔画,正在浪潮之上,每每工笔画大展都是人潮汹涌,热度极高!而此时,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了青年艺术委员会,并由我们北京画院的艺术家王冠军先生担任主任,这正是在热潮之中的冷静思考,也是未雨绸缪和展望未来的重要举措!故而,当王冠军提出要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青年艺委会的首展时,我与北京画院的同仁都是非常支持的。首先有一份渊源关系,中国工笔画学会的首任会长潘絜兹先生也是北京画院的画家。现在,北京画院还有许多艺术家、理论家都兼任着学会的领导和艺委会成员的职务,所以两家有着深广的合作基础。再有,这次在陈孟昕会长的支持以及在于洋教授的策划下,我们相信这将是一个在学术上、在公众影响力上俱佳的展览,也给了北京画院美术馆这样一个举办具有历史性展览的机会,所以必须支持!
最后,也特别祝愿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的艺术家们能敢于创新、佳作频出,如本次展览的题目“丹青未央”一样,让中国工笔画的未来无可限量!异彩纷呈!
吴洪亮
2021年11月10日于北京画院
丹青无尽 岁月未央
在现当代中国画坛,青年工笔画群体向来是一支紧随时代、敢于创新、能出精品的重要创作队伍,几十年来青年工笔画家创作的精品画作,已经铭载于现当代中国美术史册,也记录反映了审美风格的演进、时代脉搏的流变。在2021年初冬的北京,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一场反映新时代青年工笔画创作生态与学术成绩的展览,终于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序幕。
这场由中国工笔画学会、北京画院主办,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承办的“丹青未央——2021首届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学术邀请展”,从创想筹备之初,就得到了中国工笔画学会对于青年工笔画家们的殷切厚望和悉心指导,得到了北京画院的鼎力支持和学术支撑。成立于2019年的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从起步之初就旨在引导青年工笔画家研究和继承传统,鼓励开拓创新,继而在青年工笔画家群体中培养、打造一支守正创新、立足时代的学术领军队伍。青年艺委会计划从2021年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年份开始,每两年举办学术邀请展和相关学术活动,并通过系列巡展、研讨、出版等学术活动,集中展现能够体现国内青年工笔画领域最高艺术水准、最新学术成果的优秀工笔画作品,以展促创,以展促研,以期引领中国青年工笔画创作与研究的发展方向。
有幸得到中国工笔画学会陈孟昕会长的指导、学会青年艺委会主任王冠军兄的青睐信任作为展览策展人,并在学会青年艺委会诸位画家、理论家同道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下,将这一特别的展览呈现在各位面前。为了这一刻,一次次的线上视频筹备会、线下交流,一件件新近创作的精品佳作,都凝结了展览组委会同仁和首展51位参展青年工笔画家们的智慧与心血。在筹备过程的叙谈中,当我陷入拟定展题的冥思苦想时,展览学术主持、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兄脱口而出“未央”一词,当时顿觉有趣,在后来几日的反复推敲中,愈感此词意象高妙,余味盎然。
回溯渊源,“未央”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中《庭燎》之首句:“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诗中“未央”作“未尽”“未已”解,为没有完结之义。屈原《离骚》亦有“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等到一年还没结束,时令也未过半之时,或可解为:要趁着这岁华还没有迟暮,要趁着这季节还没有萧条。如此一来,“未央”便可理解为一种“青年”状态:岁月尚未过半,朝气没有尽头。
岁月未央,丹青无尽;画为心迹,卷短情长。“丹青未央”——岁月走过青春,艺术没有止境,由此也便成为一种励志的态度、化为一种深远的视野,汇作一阕艺术的宣言。“丹青”征显工笔画的华彩精微,“未央”寓涵青年工笔画家的代群指征,二者汇合在一起,也正喻示着中国青年工笔画的生命朝气与美好未来。
策展人 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副主任
2021年11月於北京
WANG GUAN JUN
王冠军
WANG GUAN JUN
王冠军,黑龙江望奎人,2006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学术委员会委员、人物画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四个一批人才、青联委员,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术委员会主任、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
王冠军 《生命之光》(局部) 58cm×5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王冠军 《少年游系列—踏云行》 140cmx90cm 纸本设色 2009年
在冠军老师的整个创作中,技法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那他有什么“秘笈”呢?去年,冠军老师在接受北京画院“技与道”摄制组采访时,曾特别提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说这幅画里的技法给了他很多启发,这也许是解锁冠军老师技法的一把重要钥匙吧。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宋代山水画是可以归入工笔的,比如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即使在《宋画全集》里,它给人的感觉也是“工”。但其实这也许是一种假象,因为我们从印刷品上看不到细微之处的不平凡。如果在原作前用放大镜看,就会有惊人的发现,画中有很多叫不出名称的笔法,近看什么也不是,远看则渐次归属于远松近水,这说明李唐没有用一种语言去画不同的对象。所以《万壑松风图》即使从近景大幅度拉开画面,仍然气象雄浑,言之有物。
冠军老师看到了山水画丰富的语言,并且将它们借鉴和提炼到人物画创作中,这等于往自己的作品中注入了可以传神的造血细胞。所以他的作品,从《锦瑟年华》系列最早的作品开始,就可以轻松把握大尺幅而不空洞。到后来《半窗晴翠》,已隐隐透露出一丝烟云之气。《女人三十》的主体部份就只是一个女人,但是非常有故事,像张恨水的长篇小说。
十年前,冠军老师就准备充分挖掘线条的表现力。2011年,冠军老师被派往欧洲考察,他撰写了《殊途同归——《埃瑞克修姆庙的女像柱》与《八十七神仙卷》比较研究》,同时开始酝酿以传统中国画的表达方式去表现希腊神话,力求在人物造型及服饰等方面符合现代审美。他从去年开始准备创作巨幅作品,这幅《生命之光》(局部)就是前期一幅白描小稿,画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和四位女神。在这幅高58厘米,宽58厘米的小稿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像《八十七神仙图》那样“放”线条的能力,还有西方雕塑那样“收”线条的能力。如果放大看更细的局部,还能看到古人画水的经验。每一根线条有来龙,有去脉,不生非,不妄语。一幅小稿就是一幅精品,成品创作的基石已经铸就,后续工作就可以放心稳步推进了。
所以,其实冠军老师似乎是没有什么值得隐藏的秘密,他所参悟的对象,都是很多人所熟知的内容,只是他比别人更精进而已。
—— 仇春霞
ZHOU WU SHENG
周午生
ZHOU WU SHENG
周午生,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花鸟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周午生 《群仙祝寿》 250cmx19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周午生 《惠风和畅》 122cmx32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从周午生老师的作品里既可以看到传统花鸟画饱满、温润、亮丽的气质,又可以看到年青画家所加持的新亮点。比如这幅《群仙祝寿》,表现的是传统题材,但画面宛然一新。将贯常的中堂竖幅变成方构图,而且尺幅巨大,最后落款又出之以篆书,形式且古且新。寿桃沉着,桃叶葳蕤,没骨中贯之以线,老而弥坚。
推陈出新何其难,周老师之所以能够画出新境界,除了他笔耕不辍之外,大概还与他的研究能力有关。我曾读过他的一篇访谈,发现他在讲述花鸟画史,以及表述自己的画法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这是很多画家不具备的能力,这说明他有艺术表达的天赋。
——仇春霞
ZHANG XIAO YAN
张晓彦
ZHANG XIAO YAN
张晓彦,生于1975年,师从霍春阳先生、阮克敏先生、贾广健先生。现为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青年艺委会委员, 天津市美协理事,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会员。
张晓彦 《一花一月一相思 》 132cmx67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张晓彦 《白鹭下秋水 孤飞如坠霜 》 132cmx67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张晓彦老师以没骨画蜚声画坛,作品既与传统一脉相承,又有个人风格。白鹭是传统绘画题材,也常出现在张老师画中。在传统绘画里,白鹭是有含义的,比如单只孤飞的白鹭,可能表达的是失意的心境。在这样的调子下,画家可能要在背景环境上多做文章。李白就说:“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能想象的画面是:鹭孤飞、人独立,秋水静无言。而在张老师画中,却是另一种野趣:白鹭双翅还没有收完,脖子就已经伸出去准备捕食了,呈弧形的双翅与伸长的脖子和喙形成了一把弓箭,离弦之状,呼之欲出。白鹭是一画之主,不需要象征的景物来衬托,所以淡化背景,只以淡墨块和几缕白色来表达非真非幻的物象,从而将作品与传统拉开距离,表达个人审美取向。
— — 仇春霞
ZOU XUN JING
邹训精
ZOU XUN JING
邹训精,生于1987年,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9年就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部,2014年至今工作于中国工笔画学会,现任会长秘书。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池子美术馆理事;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邹训精 《故园之梦-4》 34cmx136cm 纸本设色 2020年
邹训精 《故园之梦-11》 67cmx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训精是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里年龄偏小的委员。作为一名从江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训精具有良好的绘画功底和开阔的艺术视野。近些年来又相继就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工笔画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因此有机会认识很多有成就的艺术家,见到无数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从而深入思考自己的探索方向。
作为一名85后,训精乐意打破古老的传统和即将成为新传统的传统,他有计划地尝试不同的图式,每一种图式会创作一组作品,每一组作品里会有意识地经营一些艺术符号,比如鸟、蝴蝶、花卉,等等。他的这种探索,就好比写诗,有人在律诗的法度中对如何遣词用字费尽心思,而他却在句法上反复调试。其他人可能写出意境很美的诗,而他可能写出章法很有味道的现代诗。
——仇春霞
YE PENG
叶芃
YE PENG
叶芃,浙江省开化人,1973年7月出生,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叶芃 《铺殿花·葳蕤》 138cmx7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叶芃 《天际寥廓·祥瑞》 240cm×20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读完“澍雨画馆”为叶芃老师所做的访谈《叶芃:文人心性的当代表述》,我就想笑。问的人想挖“武功秘笈”,说的人想聊文人心性的“道可道,非常道”,两人“拉拉扯扯”,竟然也完美地把活儿干完了,最后还有相当精彩的两句对话。
在阴澍雨老师的“刨问”下,叶老师“被迫”透露了很多“独门秘招”,我也因此而修正了一处对他的误解。
有一回,我问方政和老师,他是从哪里开始了解洗刷刷技法,方老师说是叶芃老师,2001年他在南艺进修,与叶老师同在一个画室,经常看叶老师的花鸟创作过程。我便想当然地认为叶老师也是“师古派”,没想到他竟然也是“师天派”。
叶芃老师研究和尝试了很多技法,却不醉心于此。这让人联想到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习武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修身悟道。可是,这真是有点为难自己,因为“道”是很难说清楚的“玄学”。所以全真教的标的很高,但是没有几个人是顶级高手,而且一代不如一代。相比之下,小姑娘黄蓉依仗刚刚学会的打狗棒法就威震江湖,就是因为洪七公这套棒法是琢磨怎么打赢别人。
金庸武侠世界的情形跟绘画界略微相似,那么叶老师是不是该调整方向呢?我觉得似乎没有这个必要,答案在郭靖身上。郭靖身怀多门绝世武功,但都不如他所掌握的“天罡北斗阵”,那正是全真教对技与道的完美演绎。
所以,如果叶芃老师想借助色彩和线条来表达灵魂的旋律,那对观众来说,何尝不是美的双重享受呢?
——仇春霞
YUAN LING LING
袁玲玲
YUAN LING LING
袁玲玲,中央美术学院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青年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参加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历届工笔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并获金、银、铜、优秀等奖项。受邀参加法、英、美、韩、日本等国际交流展及学术活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收藏。
袁玲玲 《清尊素影之十三》 80cmx50cm 绢本重彩 2016年
袁玲玲 《清尊素影之二十一》 80cmx50cm 绢本重彩 2018年
自2015年她博士毕业以后,我感觉玲玲的创作有了质的飞跃,比如她一直在画“清尊素影”系列,到第十九幅画时,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对人物形象的烘托更和谐,深紫色的花朵成为画中非常悄然的亮点,它们暗示了画家在心性与功力上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在第二十一幅中,她画了一个穿旗袍的年轻女人凭栏远眺,只留一下背影,竟是一首宋词!到2019年,她画出了《游观·语卷》系列,在一如既往“花隐语”的方式下,又将长卷、壁画、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轻松布局在现代相框样式的画幅中,非常符合现代“出圈”的审美需求。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玲玲的大幅创作与小幅作品明显不同,从十一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似水流年系列》,到她十二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大山深处的守望》,再到十三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开放的中国——文明·互鉴》,从题材到手法都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从关注女性,到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放眼于中华民族与整个世界的互动互联,视角的转变映照着画家胸襟的渐次打开。
——仇春霞
ZHENG QING YU
郑庆余
ZHENG QING YU
郑庆余,1976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新工笔文献——郑庆余卷》、《画境·典雅——郑庆余工笔人物画探微》、《当代中国画家丛书·新工笔·郑庆余》、《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郑庆余》、《中国画的传承与超越雅韵——郑庆余》、《化·郑庆余》等。
郑庆余 《化Ⅳ》 128.5 cm×84cm 纸本设色 2021年
郑庆余 《道Ⅰ》 120cmx112cm 纸本设色 2018年
郑庆余老师的绘画里一直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发展到近几年,则更倾向于画面内涵的不确定性和哲理性。但是,他并不采用西方抽象的块面构成,而是以明确的物像为铺垫,这就有意思了。在他这幅《道I》里,蜗牛、道路、远山都是表述清晰的物像,但是整个画面不是为了表现野逸之趣,而是说不清的“道”。
这样的构图和主旨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它恰好符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辨方式:在自然中参悟道法。比如画中那只“走钢丝”的蜗牛,就令人联系到庄子的那只蜗牛,庄子将蜗牛的两只触角想象成互相攻伐的两个国家,其手法是依托小事来讲大道理。
《道I》里的蜗牛虽然小,但却凌空独立,底下有宽阔的道路,远方有连绵的山脉,它们似乎都在它脚下。这种处理方式,与庄子譬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郑庆余老师的这种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拓展了绘画功能,还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
——仇春霞
YANG BIN
杨斌
YANG BIN
杨斌,博士,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唐勇力教授。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山东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第十一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先后入选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佛罗伦萨国际双年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作品展、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等。201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迷踪记”三人作品展。举办个展及联展二十几次。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等杂志。
杨斌 《之间》 133cmx87cm 绢本设色 2016年
杨斌 《离兮》 80cmx166cm 绢本重彩 2015年
唐勇力先生是杨斌老师的导师,他给杨斌写过一篇评论文,给了杨斌极高的评价。在那篇表达流畅、言之有物的文章里,唐先生反复强调的是:艺术语言对于绘画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这明显是一篇“我有话要说”的文章,为什么杨斌被“穿插”得天衣无缝呢?
说到底,杨斌老师恰好就是唐先生想拿来进行分析的范例。
在绘画之路上能把“艺术语言”当回事儿,并且想突围的人,都是画得明白的人,也将是为绘画史添砖加瓦的人。
杨斌老师想在写意人物画上成就自己,他是从语言本身、而不只是从形式上“渡”自己。所以,从他这些年的创作轨迹来看,他已经“荡开了双桨”。
——仇春霞
ZHENG YA FENG
郑雅风
ZHENG YA FENG
郑雅风,1974 年生于福建福清。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郑雅风
《春晓》 200cmx24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郑雅风 《秋野芃芃》 96cmx78cm 纸本设色 2020年
雅风老师早年专攻工笔,年少即享盛名,累年屡获大奖。正当笔墨鼎盛时,转攻写意,一气呵成。可谓每走一步,步步莲花。
《秋野芃芃》作于庚子年(2020年),笔墨通透,意趣盎然,“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是很值得玩味的一幅精品。初看这似乎是一幅中等偏小尺幅的作品,实则是高达180厘米的大画,可见画家在画面上所具备的收放自如的能力。
从构图与形式上讲,此画隐约游离于山水与花鸟之间。中间那株树从右旁斜出,然后在正中间堂堂挺出,恰似宋代山水画中的主峰。树旁杂草披拂,紧随左右,又似行书中宫收紧。中景墨块氤氲,浓墨淡彩,尽写坡石凹凸之感。左上那只往下窥伺的八哥,是雅风老师笔下蓄养的精品群鸟之一,它的角度正合了树的透视感,从而悄然拉开了画面与传统的距离。
——仇春霞
ZHOU XUE
周雪
ZHOU XUE
周雪,生于安徽宣城;现居于北京,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作品先后入选国内外美术展览,并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周雪 游•梦系列《无畏的梦想者》 89cmx150cm 绢本设色 2021年
周雪 游•梦系列《大海的幻想曲》129cmx80cm 绢本设色 2021年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周雪老师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因为她是独具特色的才女,不可复制,没法推广。从艺术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她又是少数值得研究的画家,因为她为“什么是绘画”提供了有意思的案例。
什么是绘画?估计很多画画的人都没有弄明白。绘画就是用色彩、线条等语言来表达某种具体或抽象的东西。很多画家会用到色彩和线条,但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用到这些语言。如果“胡言乱语”也能称得上绘画,那就亵渎了这门艺术。
在人物画科里,周雪老师能够画的东西很多,不像有些画家,题材狭窄,这说明她能够自由驾驭多种题材。
当语言成为工具,作品就离艺术不远了。看周雪老师的画,会让人忘记绘画而沉迷于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却是文学的本职,所以有人喜欢释读她绘画里文学性,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当属江宏伟先生写的《我是你的王》。周雪老师这样自然而然地跨界和出圈,让人想起宫崎骏——一位在动漫界通吃几代人的美术家。
——仇春霞
YU LI
于理
YU LI
于理,1989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92年保送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6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随即留校任教。2007年赴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交流学习,主要研究中国工笔画与现代日本画技法的关联及关于日本画学科教学考察。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于理 《天长地久》 168cmx11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于理 《喜乐家园》180cmx98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于理老师长期致力于画藏族同胞,近年来笔墨色彩愈臻温润,这大概与她的审美倾向,以及与藏族同胞之间深厚的情谊有较大的关系。于老师虽然画藏族题材,但着眼点并不在宗教信仰上,所以也极少画陌生人和他们的宗教仪式,而是画她非常熟悉的藏族朋友,表现他们的人之常情,比如夫妻和睦、父子情深等人间最平常的内容。在她看来,一辈子并没有小时候想象的那么漫长,生活可以很平淡,也可以充满戏剧性,而在蓝天地下过着简单的生活就是最美的诗与远方。
她今年创作的《喜乐家园》,从标题来看似乎是一幅主题性创作,那么画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符号化的东西,可并非如此。画面主体是一个女孩和几头羊,其他则是土墙、破坏的栅栏,以及作为背景出现的土坷拉。去物质化、去符号化成为这幅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恰好反衬了女孩知足常乐的美好品格,传达出“喜乐家园”的质朴内涵。
如此立意与看似漫不经心地布局,折射出画家内心充满阳光的真、善、美,她的一幅画就是一盏灯。
——仇春霞
ZHOU LE
周乐
ZHOU LE
周乐,1979年5月出生 籍贯辽宁,2006年-2010年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2011年-2014年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周乐 《温暖如故》 112cmx170cm 绢本设色 2019年
周乐 《他乡故乡》 43cm×170cm 绢本设色 2008年
老人问题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也是国家问题。艺术是关乎人的艺术,所以有些人物画家也关注老人,但是能像周乐老师那样画出令人“动心”效果的,还是不多的。比如他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入选的作品《啾啾》就至少有两处看点:
一是精心布置了蜡嘴雀场景,被训练过的蜡嘴雀能玩游戏,这是一项有历史、有技术含量的人鸟互动游戏,这幅画因此可以作为中国民俗图像学资料。
二是老人疲惫地垂下头,这一独具匠心的安排就取得了几乎与潘鹤先生《艰苦岁月》同样动人心弦的效果。
《温暖如故》也是老人题材,这幅画为什么看上去那么和谐呢?这大概也与周乐老师对人物细节的把握很有关系,比如说老人读的是书,而不是报纸或杂志,这意味着这不是一位打发时间的普通老人,而是一位专业人员,这可以从老人厚厚的眼镜和宽广的额头得到确认。
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给人一些启发,比如,什么是写生?写生并非只是写人物的外形,而是要捕捉能说明问题的细节,以便杜绝画面内容的空洞。其次,老人题材除了要表现存在的问题,还要给出解决问题方案,比如《温暖如故》中的老人大约是不会太孤单寂寞的,因为读书能使人精神生活很富足。
——仇春霞
FANG YUAN
方园
FANG YUAN
方园,任教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四方书画院画家,江西工笔画学会理事。2017-2018年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艺术项目”资助赴美完成访问学者项目。作品曾获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银奖,作品入选并获奖全国性大展十余次。作品发表于《美术》等期刊,中国美术馆、江西省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并于中国、美国、法国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数次。
方园 《境心》 60cmX14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方园 《时渡春秋》140cm×98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方园早年的一位老师说她很聪敏,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指导要义,并且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从风格特征来说,方园的作品不出新工笔画的范畴,作品有设计感,作品内涵有可多重释读的可能性,但是她有自己的探索方向。
方园不大用其他颜料,基本就是守住“灰”。要在一种颜料里做“纹章”,这就好比别人有18件武器可以互相替补着用,而她就只有一把戒刀可以使。从她历年作品来看,她在灰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像一位将军一样,她慢慢地可以拉满弓了,这是功夫。
读方园自己写的文章,感觉她试图赋予作品某种哲学内涵,这大概是长期经营灰度和设计感之后必然的方向。然而对于我来说,她表达什么不重要,我喜欢她作品里纯净的意境,我觉得这比作品内涵更有意义。这就好比记叙文与诗歌的区别,记叙文可能词到意尽,而诗歌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仇春霞
展览组委会名单
主 任
陈孟昕 吴洪亮
委员:(按年龄排序)
萧玉田 孙志钧 王志纯 张策 刘金贵 喻慧 牛克诚 安佳 杜军山 蔡玉水 陈湘波 徐累 贾广健 刘宝华 莫晓松 郭宝君 夏荷生 张见 王冠军 于洋 王牧羽 罗翔
学术委员会
吴洪亮 于洋 马明宸 张鹏 仇春霞
展览总监
郑智威
执行策划:马明宸 邹训精
展览统筹:薛良
展品协调:方李 王玉晓
展览设计:张译之
宣传与教育:罗元欣 佟欣鑫 周蓉 高磊
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名单
主 任
王冠军
副主任(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洋 王海滨 刘山花 孙震生
李传真 陈治 徐华翎 栾剑 焦洋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鼎 马明宸 王一帆 王牧羽 仇春霞
方政和 张晓彦 张鹏 武欣 杭春晖
罗寒蕾 金沙 贾宝锋 郭华卫 崔景哲 戴杰
学术秘书
邹训精 方李 王玉晓